小学作文辅导——审题的要求

米优学习网3年前 (2020-12-29)小学语文198

  作文的审题不外乎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文题进行研究和分析。审题的要求大致包括辨“形”、定“体”、析“意”三个方面。

  1.审题应该辨“形”

  任何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。没有形式,内容将失去依托;没有内容,形式将毫无意义。作文题目亦如此。不过,审题要辨之“形”,虽属于文题形式的范畴,却不等同于文题形式。这里的“形”,主要只命题方式、文题类别和附加条件等。所谓“辨形”,就是指审题时,要对命题的方式、文题类别及相关条件要求进行大致的辨析,初步了解文题的概貌特点,同时为“定体”、“析意”作铺垫。

  首先是辨析命题方式。

  作文的命题方式大体有三类:一是命题式;二是半命题式;三是命意式或供“料”式。

  (1)全命题式  即由老师直接拟出题目,学生严格按既定的题目和要求写作。这种题目是我们接触最多的,也是教学计划要求训练的重点。

  这类题目的构成,可以是词或短语,也可以是句子。因此,对这类文题要注意逐字逐词地推敲体味,有时还要变换角度分析,或采用抓“题眼”的方法确定写作重点。如《一次有趣的游戏》,这是个偏正短语构成的标题,中心词“游戏”点明了写作对象,题眼是“有趣”,应突出“趣”字。

  (2)半命题式  即由老师出一半题,留一半空,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填上另一半题。

  这种题目对学生而言,具有较大的机动性和宽松度,不像全命题式题目限制得那么严。不过,拿到这类题目后首先要做的事,就是要通过填空,使半命题式变成全命题式。填空的关键在于根据文题的限制,填上自己最有把握写好的命题。

  (3)供“料”式(命意式)  即老师不直接拟出题目,而是只提供一份材料,让学生根据材料及要求写作文。提供的材料可以是文字,也可以是图画或图表。小学供“料”式作文中接触最多的是图画材料。

  供“料”式文题的特点,是将阅读、观察与写作,理解与表达结合起来,能更好地促进我们写作能力的提高。写好这类文题的关键,在于要认真仔细地看懂材料,并从中提炼出正确的中心思想,然后按要求写作。

  其次是辨析文题类别。

  文题的题目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类别。如,可分别从命题方式、结构方式、文章体裁和修辞手法等方面分类。这里指的类别,是从内容和拟题的角度来划分的。命题式文题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:

  (1)主题型  即根据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拟题目。这种题目如果是议论文,则是全文要论述的中心论点,如《要讲究文明礼貌》;如果是记叙文,则往往采用判断的形式来拟题,如《我们的校园真美丽》。这种标题,简洁明快,旗帜鲜明,既能概括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,又能帮助作者和读者抓住文章的纲,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。

  (2)人物型  即根据文章所要记叙的主要人物称谓拟题。如《我的启蒙老师》、《同桌》等。这种题目简洁、明确,适用于写人为主的记叙文。虽然文题不直接标示中心,但一看题目,便能马上把握文章的类别、人物、或描写对象。

  (3)事件型  即根据文章所要记叙的主要事件拟题。如《买菜》、《抓“小偷”》等。这种题简洁明晰,适用于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。这类题目的特点是能直接将主体事件揭示出来,并提示和圈定了文章的基本内容,写作时,围绕标题展开就可以了。

  (4)物件型  即根据文章所要描摹的物件名称来拟题。如《有趣的玩具》、《文具盒》等。这种题目简要而明确,适用于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。由于标题规定了写作对象,所以审题时只要考虑怎么写好标题所表示的物件就行了。

  (5)时间型  即根据文章表现的主体事件相关的时间拟题。如《除夕》、《一个星期天》等。这类标题对文章的写作有一定限定,审题时,一定要注意题目所揭示的时间范围。

  (6)地点型  即根据事情发生的地点拟题。如《游戏室》、《爱晚亭》等。这类题目一般适用于叙事写人的记叙文,个别的也可写成说明文。写作时,要注意题目规定的处所范围。

  (7)线索型  即根据连缀材料、结构全文的线索拟题。如《奶奶的“眼睛”》、《爷爷的“赶鸭棒”》等。这类标题揭示了事件发展的脉络,要充分利用它来理顺思路,串联内容,适用于抒情性和节奏感较强的记叙文。

  (8)文题型  即根据文章的内容,用问句的形式拟题。这种标题有两种方式:一是设问式,如《幸福在哪里》;一是反问式,如《难道小题就不能大作吗》。其特点是针对性强,能引人注目,发人深省。写作时,紧扣标题内容予以回答或论证就行了。

  (9)含蓄型  即采用比喻、拟人、双关、夸张等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拟题。如《小馋猫》、《“小皇帝”》等。这类题生动、形象、含蓄、别致,虽不直接点明中心,却往往起着暗示中心的作用。审题时,一是要注意发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,二是要发掘象外之形、言外之意。

  最后是辨析附加条件。

  许多作文题除了标题外,还附加了一些题外条件和要求。有的同学审题时图快,只考虑题目的内容,而忽略了题目的附加条件,这当然不符合审题要求。

  因为这些附加条件,或是对文题的补充,能给作者在选材、立意和内容上一定的启发:或是在文体、人称、字数、结构和材料上有所限制。着些条件具体、明确,同样是写作时应充分考虑的重要因素。它们是学生写作的依据,也是老师阅卷计分的依据,因此,绝对不可忽视。

  2.审题应该定“体”

  同学们阅读和写作的文章,按体裁分类,可分为记叙文、说明文、议论文和应用文。训练和考试要求我们写作的作文题目也不外乎这几种。由于文体不同,写法也不同,体裁适合文题,就能较好地表达思想内容;反之,就会影响文章质量。

  有的同学文体概念比较模糊,审题时只注意从内容上考虑,而忽视了题目对文章体裁的要求和限制,不仔细分辨这个题目适合写哪类文体,便匆忙下笔,结果往往“偏题跑体”。

  如《一个勤奋学习的人——记xx同学二三事》一题,要求写出文章应是记叙文,其中心是赞扬某同学勤奋学习的精神。可有的同学审题时,只注意了正题中的“勤奋”二字,于是在文章中大谈勤奋的意义,懒惰的害处,把文章写成了议论文,偏离了文章题目要求记“事”的导向。

  为了更好地防止作文“跑体”,帮助同学们掌握审题定体的方法,下面分别阐述三方面的问题:

  第一,关于作文“跑体”的原因。

  同学们的作文中之所以会出现体裁与题目要求不相适应的情况,主要有三个原因:

  (1)文体概念模糊  许多同学的语感不错,作文时也很注意词语的推敲,但对各种文体的基本概念及写作特点了解不够,所以审题时在文体方面缺乏敏感性,茫然动笔。

  (2)不重视审题  部分同学思想上对审题认识不够明确,实践中也缺乏认真的审题训练,所以不懂得标题对文章体裁有一定的限制和导向,不理解按照题目的要求选择文章体裁的重要性。

  (3)审题能力较弱  一些同学由于各种原因,加之训练不够,缺乏必要的审题能力,因此看不出题目中蕴含的体裁要求,在确定文体时,自以为是,这就难免文不对题。

  那么,怎样才能纠正上述毛病,审题时能根据题目要求,顺利确定文章的体裁呢?

  第二,如何明确文体概念及写作特点。

  同学们写作中应着重掌握记叙文、议论文和说明文的写法,这三种文体中,尤其要先写好记叙文。

  (1)记叙文  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,通过对具体的人、事、物、景的叙述和描写来反映生活,表达一定的中心思想的文章。由于人物的活动、事件的展开、景物的变化均离不开一定的时空,而且任何事件都有个前因后果,因此,记叙文通常包括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事情的起因、发展和结果六个要素,简称记叙文“六要素”。

  记叙文按记叙的对象和内容划分,可分为记人、叙事、写景、状物四类。

  记叙文无论是记人、叙事,还是写景、状物,都应包括“六要素”,取材都是真实的,其特点都是以具体可感的形象感染读者,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同时,激发读者的爱憎之情。

  (2)议论文  议论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,通过典型的实例和充分的说理来阐明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文章。议论文的中心叫论点,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叫论据,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叫论证,这三者构成了议论文的基本要素,简称议论文的“三要素”。

  议论文按论证方式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类。无论是立论还是驳论,都必须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,并且要因事论理,以理服人。

  (3)说明文 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,用以介绍说明客观事物的文章。它要求我们在说明时,要灵活运用列数据、打比方、作比较、举例子等方法,就事物的性质、形状、功能、成因、特征、关系等方面进行说明,使读者能够清楚、完整地了解说明对象。

  要写好说明文,关键在于抓住事物特征,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,有条理有顺序地进行说明。

  第三,掌握审题定“体”的方法。

  我们已初步了解了几种主要文体的概念及特点,可是如何从题目中识别、审定相应的文体呢?下面提供几种参考意见和辨识方法:

  命题可以写成记叙文的,主要有下列几种方法辨识:

  (1)寻找标志  记叙文题目中往往有:“记”、“忆”、“事”、“见闻”、“剪影”之类的标志,如《记一位刻苦学习的同学》、《回忆我的朋友》、《寒假见闻》、《学校运动会剪影》、《xx老师二三事》等。

  (2)辨析要素  题目中点出了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事件等记叙要素的,可写成记叙文,如《金秋十月》、《美丽的校园》、《我们的班主任》、《令人烦恼的事》等。

  (3)看是否有“我”  题目中出现或隐含“我”,要求写出与“我”有关的人、事、物、景的,均可写成记叙文,如《我的童年》、《我的家》、《我的小树苗》、《难忘,那年》等。

  (4)看手法和抒情方式  题目运用了比喻、双关、拟人、象征等手法,要求寓情于人、事、物、景的,可写成记叙文,如《校园春风》、《山林唱着绿色的歌》、《园丁的欣慰》、《路》等。

  命题可以写成议论文的,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:

  (1)有议论文的语词标志  文题中带有“评”、“论”、“谈”、“说”、“批”、“驳”、“揭”、“析”、“有感”等语词标志的,应写成议论文。如《评电影<花季•雨季>》、《“吃零食”小议》、《论勤俭节约》、《谈谈班上的纪律》、《试析<咏春>》等。

  (2)题目就是论题  如果题目提出了要求我们回答的议论性问题,则应写成议论文,如《幸福生活哪里来》、《小题能不能大做》、《迟到是小事吗》等。

  (3)题目就是论点  如果题目本身概括了文章的中心观点,并要求我们阐发的,应写成议论文,如《科学需要幻想》、《我们应该守纪律》、《要讲文明礼貌》等。

  (4)提出了议论性要求  如果题目提出了写心得体会、感想收获之类要求的,要写成议论文,如《读<xxx>之一得》、《••••••的启示》等。

  命题应该写成说明文的,应从以下方面辨识:

  (1)看文体标志  题目中带有“介绍”、“说明”一类语词的,如《介绍一本好书》、《介绍几种识记的方法》、《录音机使用说明》等,均应写成说明文。

  (2)看说明对象名称  题目以某一说明对象的名称命题的,如《导弹》、《微型电脑》、《激光》等,应写成说明文。

  (3)看要求  题目中提出了对事物的性质、形态、特点、构造、用途、方法等进行说明要求的,应写成说明文,如《钢笔的构造》、《高压锅的使用方法》、《水的用途》、《天空为什么是蓝的》等。

  此外,还有一些题目,对文体的要求比较宽松,可以用几种体裁去写。这类题叫“一题多体”题。比如《路》,既可写成记叙文,通过具体的人事来表现与“路”有关的思想内容,又可写成议论文,挖掘“路”的内涵,由物及人,升华中心。

  “一题多体”题有一定灵活性,但审题定体时,应变换角度多方面考虑,确定自己最好取材、最能驾驭的体裁,以便写成自己得以充分发挥的文章。

  3.审题应该析“意”

  古人说:“意者,一身之主也。”这就强调了文章的意旨在文章中的主要地位。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审题中如何辨“形”和定“体的问题,这都属于形式的范畴。一个题目,一篇文章,最重要的还是内容方面的要素。按辩证法的观点,内容决定形式,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,所以,审题的重要任务,是如何据题析“意”。

  第一,掌握审题析“意”的基本要求。

  审题要析“意”,就是说在审题过程中,要运用各种方法辨析和挖掘题目中的内容要素,明确文题规定的写作对象、写作范围和写作重点。

  (1)思考题目规定的写作对象  主要是依据文题弄清这篇作文应写什么内容为主,如《我的老师》应以写人为主,《妈妈高兴地笑了》应以叙事为主,《夏雨》应以写景为主,《可笑的洋娃娃》应以状物为主。

  (2)思考题目规定的写作范围  主要是弄清题目从时间、处所、数量、人称等方面对写作对象作了哪些限制。如《秋雨》这个标题,限定大的时间范围是秋雨,而非春、夏、冬三季;小的时间范围是晚上,而非白天。《街头见闻》则限定了“见闻”的地点范围应是街头,而非学校或家里。

  (3)思考题目规定的写作重点  主要是弄清本文应着重写什么,突出表现什么。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文章的“立意”方面的内容。如《邻里之间》,写作的重点就不能放在邻居怎样上,而应着重写邻居之间的关系如何。《我尊敬的一个人》应扣住“尊敬”二字做文章,突出表现这个人值得尊敬的原因。

  审题析意过程中,确定写作对象比较容易,而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则困难些,下面将分别论述。总之,如果通过审题能解决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,那么,就符合“析意”的基本要求,不但可以避免发生“跑题”的毛病,而且能够全面而准确地理解题意,使文章的内容写得更集中,重点更突出。

  第二,在审题析意中确定写作范围。

  俗话说“水往低处流。”这是水的特性。试想,如果没有河堤的限制,那么水便会到处乱流,泛滥成灾;有了河堤,水才会定向流动,形成溪流和江河。作文也是这样。有了一定的范围限制,文章的内容才会集中,主题才会鲜明突出。

  文章的内容范围,一般在题目中有规定。因此,审题析意时一定要弄清题目所限定的范围,在既定的范围内取材、构思和写作。这样,才能达到所定内容与文题规定的范围相适应,符合写作要求。

  造成文与题范围不相符的原因主要有:

  (1)审题不全面,不细致  如《我的爸爸》和《我和爸爸》,仅一字之差,但内容范围大不一样。《我的爸爸》要求主要写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,而《我和爸爸》则要求写“我”和“爸爸”两人及其相互关系。有的同学对题目缺乏全面而细致的分析,忽视了“的”与“和”的差别,必然在内容范围上出现毛病。

  (2)选材、剪裁不当  许多同学由于对文题圈定的内容范围辨析不清,所以写作时将一些不必要的内容也写进文章,结果造成内容芜杂,头绪不清。写作中,选材和剪裁都是很重要的问题。选材、剪裁的依据是文章的中心,应根据中心的表达来决定取舍的详略。

  (3)不理解题目中词语的含义  有的同学对文题中一些限制性的词语推敲不够,没有正确理解其含义,写作内容当然不符合文题规定的范围。如《难忘的时刻》中的“时刻”,是个表数量范围的词语,有的同学不理解,结果作文中写了“一天”或“一月”发生的事。

  如果文章内容与文题规定的范围不相应,则属于“离题”或“脱题”的文章。这种文章即使文笔再好,章法再妙,也如同射箭脱离了靶子,水流离开了堤岸一样,没有任何实际意义。

  那么,题目中通常显示出哪些范围呢?主要有以下几方面:

  (1)时间范围  有些题目规定了时间,要求我们写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发生的事。如《美好的回忆》就是写过去发生的事,《春满校园》就只能联系当前实际。《未来畅想曲》就只能展望将来。

  (2)空间范围  有些题目要求写特定地点的人、事、物、景,那么,写作时就不能逾越这个范围。如《运动场上》就只能写运动场上发生的事;《记一堂生动的数学课》不仅要求选材范围放在课堂上,而且限定写数学课堂内。

  (3)内容范围  一般的文题通常对写作内容做了规定,如有的写人,有的叙事,有的状物,有的描景,有的论理等,审题时应注意区别。

  (4)数量范围  有些题目对写的人或事物有数量的限制要求,审题时应确定其数量范围,写作时严格要求去做。如《我们的小组》就应写本组中的人和事,《咱班新事多》就应在“多”字上做文章。

  (5)人称范围  有的题目规定了写作人的名称,由于人称不同,叙述角度和方式也会发生变化,所以,要在审题时明确题目规定的人称范围。如《我的星期天》和《快乐的星期天》,前者只能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,而后者则比较灵活,既可用第一人称,又可用第二人称。

  既然文章的题目都有一定的范围限制,那么,该如何辨明题目规定的范围,使文章写得符合文题的要求呢?

  (1)要认真分析题目中表示范围的词语  如《上学路上》,时间范围是“上学的时候”,地点范围是“路上”,而写作内容则要求写上学的路上发生的事。

  (2)要注意分析题目中介词短语限定的范围  如“当••••••”一般用于限定时间;“在••••••”既可用于表示时间范围,又可用于表示空间范围;“为••••••”一般用于限定目的、对象和原因;“和(与、跟、同)••••••”一般限定涉及的人和物;“向••••••”一般限定方向、趋势;“关于••••••”一般限定所涉及的事物。

  (3)要注意抓题目的主干成分  如果是主谓关系的题目,应着重审查谓语部分中心词。如《我们要为祖国富强而学习》,写作的对象应落在“学习”上。

  (4)要注意副标题的补充限制功能  有的文题除了正题外,还有副题。副题是对正题的补充、限制和注释,一般比正题更具体、明确,因此,重视对副题的分析,有助于确定范围、选择角度、把握重点。如《春满校园——记文明礼貌活动二三事》,正题可以有多种理解,而副题则明确地限定了写作的范围:应该写几件校园中有关文明礼貌活动的事。

  第三,在审题析意中确定写作重点。

  如果通过审题了解了写作对象和写作范围,是否可以动笔了呢?不,还必须进一步辨析题意,确定写作重点。这个步骤相当重要,因为它与文章的立意密切相关。

  明代王夫之说得好:“无论诗歌与长行文章,俱以意为主。意犹帅也;无帅之兵,谓之乌合。”王夫之说的“意”,即写作意旨、文章中心。这番话把“意”比做统领千军万马的统帅,强调了文章“立意”的重要性。事实上,一篇文章如果审题不透彻,把握不住重点,必然缺乏明确的中心,显得松散。那么,我们应该怎样进一步确定重点呢?

  (1)扣住直接揭示中心的标题  有的标题本身直接表明了文章的中心主题,尤其是议论文。对这类题要紧扣不放,充分发挥。如《“小”事不小》,标题是一个判断句,表达的就是全文的观点。因此,只要扣住“小”与“不小”两者的辩证关系充分发挥就行了。

  (2)抓“题眼”  眼睛,是透视心灵的窗口;“题眼”,是题目中透露文章意旨的关键词语,毫无疑问,它是写作重点。审题时,抓住了“题眼”,就抓住了文题要求的主要内容,就能把握住文章的主题。如《家乡巨变》这个标题的眼应是“变”。抓住这个“变”字,就可以通过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,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,反映新时期的大好形势。

  (3)发掘题目的隐含意义  有的标题提供的选择主题的范围大,不具体,而且比较含蓄。对这类题,不能只从表面析意,而应该透过文字的表层形象,努力开掘其隐含的意义。如《灯》、《路》这类标题,就不能只写文题字面显示的意义,而要产生联想,把重点放在比喻意义上。又如《在平凡的日子里》,不能把写作重点放在日常琐碎、意义不大的小事上,而要挖掘出平凡中的不平凡的人或事。

  (4)择取题目中最主要、最熟悉的方面  有的标题没有明确地显示中心,涉及面又较宽泛,对这类题应采用筛选的方法,在诸多义项中,择取最主要、自己又最熟悉的方面,作为写作重点。如《我的好朋友》,可写的内容很多,立意也有多样性,那么只要抓住其中最能体现“好”的内容作为重点即可,不要面面俱到而没有重点。

  总之,审题是写作中很严肃、很关键的程序。只有多角度、全方位地对题目进行综合分析,切实做好辨“形”、定“体”和析“意”工作,才能真正做到成竹在胸,意在笔先。


相关文章

小学作文辅导——进程观察法

  1.什么是进程观察法  进程观察法也叫过程观察法,其进程顺序是:过去——现在——未来,或起始——发展——结果。换句话说,进程观察法就是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观察事物。任何一种事物,都有它产生、发展、消...

小学作文辅导——审题常见的毛病

  1.审题粗心,看错题目  有的同学平时没有养成认真 细致的习惯,写作时只匆匆扫一眼文题,就轻率下笔,以致连题目的字也弄错。由于作文标题贵在简练,所以审题时,往往一字之差,就会导致文章缪以至千里。 ...

小学作文辅导——空间式结构法

  1.什么是空间式结构法  空间式结构法是按照地点的先后变化顺序来组织文章材料的。有时,人物活动过程和事件的发展过程是随着地点的变化而变化的。在这种情况下,要想有效地揭示出人物的精神面貌或反映出整个...

小学作文辅导——插叙式结构法

  1.什么是插叙式结构法  在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,根据内容的需要,暂时中断原来的叙述线索,插叙与中心有关的其他内容或片段(或者是对有关问题进行的解释、说明,或增加一些与主要人物、情节...

小学作文辅导——介绍背景式开头法

  1.什么是介绍背景式开头法  介绍背景式开头法常见于说明性和记叙性文体。它是在开篇时交代一些有关的背景材料。我们知道,事件的发生离不开一定的场景,人物活动离不开一定的时间、空间,这些场景是文章展开...

小学作文辅导——总起点题式开头法

  1.什么是总起点题式开头法  总起点题式的开头方法,就是开头便点明文章的主旨,概括全文的大意。开头一段话,或总叙人物的特点,或说明事件的性质,或提出全文的观点。通过这段话对所记叙的人和事件作概括性...

发表评论

访客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