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下五千年——唐王朝的末日

米优学习网2年前 (2022-05-27)汉语百科97

  黄巢起义失败以后,唐僖宗回到长安。这时候,唐王朝的中央政权已经名存实亡。各地藩镇在镇压起义过程中,扩大势力,争夺地盘,成为大大小小的割据力量。其中最强大的是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和宣武(治所在今河南开封)节度使朱温。朱温出身贫苦家庭,从小游手好闲,他家兄弟三个,数他最凶恶奸诈。黄巢起义后,他参加了起义军,受到黄巢的重用。到了起义军危急的关头,他带兵叛变,投靠唐朝,为唐王朝帮了大忙。唐僖宗给他高官厚禄,还赏他一个名字叫“全忠”,派他镇压起义军。

  

  当黄巢从长安退到河南的时候,兵力还很强,有一次,黄巢军攻打汴州,朱温向李克用求救。李克用打败了起义军,回到汴州。朱温假意殷勤招待,大摆酒宴,趁李克用喝得酩酊大醉的时候,派兵把驿馆团团围住,想把李克用害死。李克用靠几个亲兵拼命救出,才突围逃走。打那时候起,李克用就跟朱温结下了冤仇。这两支割据力量一直互相攻打。朱温的势力越来越大,李克用只能保住河东地区。

  

  唐僖宗病死后,他的弟弟唐昭宗李晔想依靠朝臣来反对宦官,一次次都失败了。到了后来,宦官把唐昭宗软禁了起来,另立新皇帝。

  

  这件事给野心勃勃的朱温一个好机会。朱温派出亲信偷偷溜进长安,跟宰相崔胤秘密策划。崔胤有了朱全忠做后台,胆也壮了,就发兵杀了宦官头目刘季述,迎接唐昭宗复位。

  

  唐昭宗和崔胤还想杀所有宦官,另一些宦官就投靠另一个藩镇、凤翔节度使李茂贞,把唐昭宗劫持到凤翔。

  

  崔胤向朱温求救,朱温带兵进攻凤翔,要李茂贞交出唐昭宗。李茂贞兵力敌不过朱温,连连打败仗。朱温大军把凤翔城包围起来,最后城里的粮食断了,又碰到大雪天,兵士和百姓饿死、冻死的多得没法数。李茂贞被围在孤城里,毫无出路,只好投降。

  

  朱温攻下凤翔,把唐昭宗抢了过来,带回长安。从此唐王朝政权就从宦官手里,转到朱温手里,唐昭宗日子更不好过。

  

  朱温掌了大权,把宦官全部杀光,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。离开长安的时候,朱温派人把长安的宫室、官府和民屋全部拆光,把材料运到洛阳,还逼迫长安的官吏、百姓一起搬到洛阳去。长安百姓扶着老人,拖着孩子,在兵士的驱赶下赶路。一路上,大家一面哭泣,一面痛骂祸国殃民的叛贼朱温。

  

  唐昭宗到了洛阳,还想秘密召各地藩镇来救他。但是还没有盼到,朱温已经动手把唐昭宗杀了,另立了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做傀儡,就是昭宣帝。

  

  宦官完了,皇帝也完了,留下的还有一批唐王朝的大臣。朱温手下的谋臣对朱温说:“你要干大事,这批人最难对付,不如把他们统统赶走。”

  

  有一个谋士李振,绰号叫做猫头鹰,因为考进士没考上,更加痛恨朝臣。他跟朱温说:“这批人平时自命清高,把自己称做‘清流’,应该把他们扔到浊流(指黄河)里去。”朱温依了他的话,在一个深夜,把三十几名朝臣集中起来杀掉,扔到黄河里。

  

  公元907年,朱温废了唐昭宣帝,自立为帝,改国号为梁,建都汴(今河南开封)。叛徒朱温成了梁太祖。统治了将近三百年的唐朝就宣告结束。


相关文章

成语故事——高山流水

  春秋时代,有个叫俞伯牙的人,精通音律,琴艺高超,是当时著名的琴师。  一夜,伯牙乘船游览。面对清风明月,他思绪万千,于是又弹起琴来,琴声悠扬,渐入佳境。忽听岸上有人叫绝,伯牙闻声走出船来,只见一个...

成语故事——老马识途

  战国时期,齐桓公发兵攻打无终国。齐军胜利返回时,因为不熟悉地形,走进了一个峡谷,迷失了方向。足智多谋的齐国军师管仲对齐桓公说:“老马识途,无终国的马很多是从山戎弄来的,不如挑选几匹无终国的老马,让...

成语故事——四面楚歌

 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(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)东西边作为界限,互不侵犯。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,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,就又和韩信、彭越、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(即今江苏...

成语故事——不寒而栗

  汉武帝时,有一个人名叫义纵,因为受到太后的恩宠,做了上党郡某县令。上任以后,公务办得很出色,案子处理上敢作敢为,不论是有钱有势的豪绅,还是平民,只要犯了法,义纵都能秉公审办。皇上很赞赏他,调他做河...

成语故事——励精图治

  公元前74年,汉昭帝刘弗陵死去,曾孙刘询为帝,是为汉宣帝。  公元前68年,霍光病死。御史大夫魏相根据历史教训和霍氏家族的专权胡为,建议宣帝采取措施,削弱霍氏权力。霍氏对魏相极度怨恨和恐惧,便假借...

成语故事——孔融让梨

  孔融有五个哥哥,一个小弟弟。有一天,家里吃梨。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,哥哥让弟弟先拿。孔融不挑好的,不拣大的,只拿了一个最小的。爸爸看见了,心里很高兴:别看这孩子才四岁,还真懂事哩,就故意问孔融:“...

发表评论

访客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。